大气实验室党史学习记五|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

发布者:陶小娜发布时间:2021-04-29浏览次数:962


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引导全体老师赓续红色血脉、担当时代责任,427日下午,大气实验室在国防科技楼312会议室召开第5次党史学习会议,大气实验室全体老师参加会议。会议由党支部书记谢亚军主持。



大气实验室全体老师坚持每周学党史,聚焦和回顾百年党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,并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。回首百年光阴,从上海石库门的星星之火,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,中国共产党在泥泞中起步,在曲折中发展,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。本次会议谢亚军和大气实验室党员围绕《中国共产党简史》第五章内容带领大家重温红色岁月,缅怀峥嵘历史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

1949101日下午,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。毛泽东庄严宣告: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。”

(一)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

人民企盼已久的新中国成立了,全国各族人民革命热情高涨,中华大地呈现出万象更新的局面。同时,在党和人民面前,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困难,面临着很多严峻考验。面对复杂形势和种种考验,党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健的政策措施,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迎接挑战,开始了建设中国的伟大斗争。

(二)、抗美援朝战争

1950625日,朝鲜内战爆发。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,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,英勇顽强、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要精神,不畏艰难困苦、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,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、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,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,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。

(三)、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展开

旧中国经济极其落后,集中力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摆在党和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。党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,坚持贯彻实施《共同纲领》提出的各项任务,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同时,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,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方面促进了社会主义因素的成长,为整个国家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,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

()、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机会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

国民经济恢复后,我们国家的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。在这一背景下,党中央形成了和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,这就是: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,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,这是一个过渡时期。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,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,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,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、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。”这条总路线明确地向全国人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。这是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。

(五)、社会主义改造和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

19549月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。大会的一个重大贡献是一致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、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,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,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制度,提供了保障。(图/刘惠欣)